最近,在Facebook看到一個港寶家長的留言:
小朋友現在在津貼學校讀書,每天都很開心,但身邊朋友家的小朋友都入讀直資或私立學校,擔心自家小朋友會落后。
此言一出,引發網友熱議:
在億米君看來,這位港媽之所以有這種擔憂是認為直資、私立學校比官津學校好,香港也確實很多直私學校在升學和教學上都是一騎絕塵。
家長想小朋友上好學校無可厚非,但要考慮是否合適,因為億米君之前接觸過轉到直資、私立學校后跟不上進度的案例,跟不上進度自然無法有好的發展。
在香港,既有帶著濃濃歷史氣息的“官津學?!?,又有聽著高端大氣上檔次的“直私學校”。那么,在香港究竟有哪些種類的學校?又有什么不同?本期就來探索一下香港五花八門的學校。
香港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學校
這么多學校怎么選?
家長都希望小朋友能讀名校。但是不是名校一定好?這么多學校怎么選?
家長在給港寶擇校需要考慮多種因素,例如:
想給孩子讀男女校還是單一性別的學校;
孩子好動還是文靜;
孩子經不經受得住潛在的學習壓力
……
香港各個學校課程編排都可能不同,有些采用活動教學,有些又是傳統教學,還有一些屬于非主流教學。當傳統學校的小孩在背誦默寫的時候,活動教學學校的孩子正在組織討論跟實驗。
每間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來吸引學生報考,選擇不同的學校,孩子經歷的教育可能完全不同。
與此同時,小學的選擇又對中學的選擇起了一定的影響,升中派位時填表的校網選擇,是以就讀小學所在校網為基礎,而非家庭住址所在的校網為基礎的。
選對學校,小朋友日后收入更高
另外,很多港寶家長選學校喜歡看全港排名,但重要的其實是根據孩子的性格和特質選擇合適的學校。
美國史丹福大學(StanfordUniversity)曾有研究指出,父母在給子女擇校時如果是以「是否適合孩子的性格」作首要選擇條件,子女將來33歲時,收入會比同齡的高8%,而對女孩子的影響更為大,收入或有機會高出11%!
在全球很多國家當中,不少家長傾向于選擇以品德教育為重,多于選擇注重學業成績的學校,此舉讓子女整體發展可能比其他小朋友更好。
近期通關利好消息不斷,一些港寶家長擔心一旦全面開放通關,香港學位又會告急,打算趁早回流,但給孩子擇校時又擔心錄不上名校。
在億米君看來與其一味盲目追求傳統名校,不如想想孩子的性格究竟適合什么學校:
我們擇校,是在相互選擇的過程。進了不是代表你比別人更優秀,沒進說明有別的孩子比你更適合,盡自己努力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