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大家平時應該也看了不少TVB的港劇,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疑問,為什么港劇里的大律師和法官都必須戴假發?
針對這個問題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,有的說是怕下法庭被打,還有的說是為了掩飾禿頭,各種看法不一而足,但在法庭佩戴假發這一行為的起源是哪里呢?
其實啊,解釋起來也簡單。
在中世紀的英國,總督的羽飾、元帥的權仗、法官的假發,是大英帝國殖民統治三大象征,分別代表政治、軍事、法律。
香港回歸23年,司法界仍然跟隨英國傳統,在法庭上戴假發。
即使英國已經在2008年準許部分法官毋須戴假發,其他曾為英屬殖民地的地方也不再保留英國傳統,但香港區域法院法官、高等法院法官、大律師等仍然在法庭內戴假發。
近年來廢除法庭佩戴假發這一制度的聲音愈來愈大:
退休法官黃汝榮:“法官的尊嚴若要靠戴起假發來維系,是否有點令人悲哀呢?”
時事評論員冼國林:“現時香港司法界保留很多具有殖民色彩的禮儀,例如區域法院法官、高等法院法官仍然戴假發,根本不合時宜,司法機構必須改革。”
香港立法會議員何君堯:“環顧全世界法官的裝束,都是越來越現代化,沒有人會像香港法官那樣,仍戴著殖民統治時期的假發。因此香港司法改革,脫去假發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。”
當然仍然有不少反對的聲音,有人認為法官所佩戴的假發是威嚴公正的象征,意味著可以做出公平公正的裁決。
但事實上法官的威嚴并不在于他們的外觀,法官能否做到為社會彰顯公義,大公無私地作出令市民心服口服的裁決,才是令人打從心底發出敬佩。假發始終都是假的,法官不能夠以假發掩飾不公不義的判決。
由于反對的聲音愈演愈烈,香港的司法改革也把這項行動提上了日程:
12月23日,香港宣布將成立“國家安全教育中心”,旨在推動香港的司法改革及國家安全教育,明年2月將會啟用。
中心將全力推動設立量刑委員會,及廢除法官戴假發等規定,同時會舉辦讓法官參加的國情培訓學習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