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B課程有幾類?與DSE有哪些區別?
瀏覽次數:2336
上傳時間:2020-09-16 17:37
校內評核(internal assessment)在每一個IB科目也占20%的分數,絕對是IB的重要環節。每個科目的校內評核也有些不同,例如科學科的校內評核會要求學生自己設計一個實驗,然后再進行實驗,并寫成研究報告;又例如經濟科的校內評核會要求學生找一段近期的新聞報道,并作出詳細的經濟分析。
一般而言,所有校內評核都給予學生很大的自主性,讓學生自己挑選感興趣的題目,并用自己想出來的方法進行研究。正因如此,校內評核理論上沒有標準答案可言,很多學生面對校內評核試也感到一頭霧水。當然IB會有校內評核的評分準則,然而這些準則甚空泛,一般學生也不是太理解。
什么是IB課程?
IB國際文憑課程分為4類:
小學(IB Primary Years Programme,簡稱PYP)
中學(IB Middle Years Programme,簡稱MYP)
大學預科(IB Diploma Programme,簡稱DP)
職業先修(IB Career-related Programme,簡稱CP)
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(IBDP),是一個針對16至19歲學生,兩年制的大學預科課程。IB課程出路甚廣,亦被世界頂尖大學認可,IB畢業學生可選擇往外國直接升讀大學,也可經香港Non-JUPAS申請入讀本地大學。
IB課程與DSE的分別
比起DSE課程,IB課程:
更著重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及邏輯思維
課程內容遠較DSE/高考課程廣泛
要求學生擁有良好的閱讀和寫作能力
更有效幫助學生適應大學學習模式
讓學生擁有全人發展和全球化的視野
優秀的畢業生可獲一些大學優待,包括免修部分大一課程等
IB課程考試選科
學生須在兩年內,在以下六個科目組別中各選修一科,共六科。(大部份科目分為標準程度和高級程度,IB課程要求學生需修讀不少于3個高級程度科目)
6個科目組別:
母語
第二語言
個人與社會學:歷史、地理、經濟學、哲學、心理學、國際政治、商業管理、社會及人文學、國際宗教
科學: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環境系統、電腦科學、設計科技、運動健康科學
數學與電腦:「數學研習」(標準水平)、「數學」(標準水平與高級水平)與進階數學(標準水平)
藝術:視覺藝術、音樂、戲劇、電影、舞蹈
除了6個選修科外,IB課程要求學生同時完成核心科目的三大元素(DP Core):
1.知識論文Theory of Knowledge(TOK)
主要學習基礎知識,并提出理性的論證分析所學知識的本質。學生需撰寫及提交1,200-1,600字指定題目的論文來作評估。
2.拓展論文The Extended Essay(EE)
學生須選擇一項議題,就該議題進行探討,并撰寫一篇自訂題目的論文(約4,000字)。在整個探討過程中,學生需要獨立擬定研究題目和論文內容,學生可與其他人交流意見,亦會獲一位監督老師協助。
3.創造、行動與服務Creativity,Action,Service(CAS)
鼓勵學生參與團體活動,包括戲劇、音樂、體育及社區服務。學生必須完成最少一個CAS活動。
IB考試評核方式
IB評核方式包括公開試(70-80%)及校內評核(20-30%)。公開試會于每年5月和11月在全球舉辦,考生需為每學科完成2-3份限時筆試,作為外部評估。而內部評估的模式則因科目而異,有可能通過口頭展示、實驗行動或者是寫作等方式進行。
IB課程評分準則
每個科目會以1至7分來評分,6科成績最高分合共42分,合格分數為24分。如在必修科的「知識理論」及「延伸論文」中獲取優異成績,學生可額外獲得最多3分(Bonus Points)。因此,IB狀元滿分為45。注意,如學生未能完成CAS,不論成績如何,都不能取得IB畢業證書。